倫理價值誠實依舊是最好的政策/作者 許哲銘

在小學三年級的月考中,出現了一個非常簡單的題目:一斤有幾兩?有一個班級的所有同學幾乎答對了,可是其中一個小朋友的答案卻十分另類:「看情形:有時候是十四兩,有時候是十六兩」。

老師十分好奇問他:誰說的?小朋友回答說:「我爸爸說的!爸爸說:跟別人買東西的時候,一斤要算十六兩,自己在賣東西的時候,一斤則算十四兩」。老師進一步好奇的問:「那你爸爸是在做什麼的?」小朋友笑著回答說:「我的爸爸是在市場賣水果的!」

這個故事也許是一個笑話,不過它卻嚴肅的指出,一個堪稱現代化的社會中,最重要也經常被忽視的議題:倫理教育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,家庭教育則是所有教育的基石。如果身為家長者不能以身作則,對孩子勤加管教,那麼再多或再完善的學校教育也是枉然。當然,也更難指望在長大後,所接觸到的企業教育或社會教育,能夠提升多少正面的效果與功能?

住在南台灣的朋友,分享一個令他終身難忘的趣事。在他小學三年級的時候,有一天媽媽在上學前,拿了兩塊錢(兩個銅板)囑咐他去理頭髮。在那個貧困的年代,小朋友身上有兩塊錢,是何其的希罕。

到學校後,同學知道了,高興地跑過來邀約他:我們一起去買木瓜絲好嗎?朋友義正辭嚴地拒絕:不可以。到了中午的時後,同學又再度邀約他:我們去買木瓜絲好嗎?朋友依舊曰:不可以。到了放學前,同學還是契而不捨地邀約:我們去買木瓜絲好嗎?這時候朋友終於無法抗拒同學的說項,態度於是軟化了:那好吧!。

後來他們一起到學校福利社,拿出了一塊錢買了兩包木瓜絲,找回了五毛錢,身上還剩一塊半。小朋友因為興奮過頭而忘了理頭髮這回事。回到家後,媽媽看到孩子沒有理髮而加以責問。朋友在一時情急之下撒了個小謊:「錢掉了!」

等到媽媽掏錢一看,怎麼可能掉了五毛錢?這時候東窗事發,他被媽媽打個半死,等到爸爸從糖廠上班回來後知道,又把他痛打一頓。

朋友對這個「二度傷害」的經驗,給他一生中最大的啟示:「誠實就是最好的政策。」

事實上,誠實不只是個人的倫理道德修養,更是企業經營的重要指針,一個企業是否能夠長久持續成功,是否具備誠實的企業文化,便成為重要關鍵。

在台灣的房屋業界,流傳著一個故事。

一個信義房屋的業務員,花了九牛二虎之力,好不容易為一間房子順利找到買主。當要進行屢約付款的前夕,業務員與鄰居閒聊中意外得知,這個房子先前曾經發生過房客上吊自殺事件。這個時候,業務員內心陷入了兩難的抉擇:要不要跟新買主告知呢?如果不告知,內心感到忐忑難安;如果告知,可以預測的結果一定是撤約退錢,那麼先前所付出的努力與心血就化為烏有了!

經過內心一番的掙扎後,這位業務員的「理念戰勝了利益」,堅持企業文化與誠信原則,確實告知了這則訊息。結果不出所料,這次業務無法成交,這位業務員也因此損失了一筆眼看就要入袋的豐厚佣金。

但是,卻因為這位業務員的誠實表現,因此獲得顧客的信賴,顧客心存感念,不但繼續跟這位業務持續交往,而且義務的當起他的推銷員,不斷的為他推介新的業務與顧客。更有趣的是這段故事插曲,在消費者當中慢慢的傳了開來。

難怪,信義房屋公司,這幾十年來在台灣的業務一直呈現穩定性的成長,該公司也一直在顧客心目中,維持著良好的「信義」形象。

在面對這麼一個競爭激烈的商場中,雖然處處呈現著爾虞我詐的事蹟。其實,我們除了積極擬定更高明的策略之外,更不應該忽略倫理價值對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性。

「誠實依舊是最好的政策」,實在值得我們咀味再三。

購物車

登入

登入成功